2023-07-27 15:13:06 by 「MD0050」

岷县点心烤箱温度,岷县最正宗的点心是哪家

1、岷县最正宗的点心是哪家

刘记老字号一口酥点心店。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,岷县刘记老字号一口酥点心店,成立于2006年,位于甘肃省岷县岷阳镇二渠河22号,岷县刘记老字号点心在甘肃省内可谓家喻户晓,其加工技艺亦于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,因此,是岷县最正宗的点心。

2、岷县点心的小吃简介

甘肃省定西市 岷县地处甘川公路过境地,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、商品集散的繁华商埠,有“陇上旱码头”之称。自唐代以来,茶马互市就在这里得到发展,明代达到鼎盛时期。由于经济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发展,岷县人养成喜经商、善经营的传统。岷县点心就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吸收南北点心制作工艺,逐步形成的特色食品。在原有岷县点心的基础配料上,经过市场调研,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众的口味,精心研制,精准筛选配料的基础上打造出岷县双喜点心。

3、岷县点心的介绍

岷县点心是甘肃省岷县经典的传统小吃。皮薄个大,份量足,加工原料丰富,生产工艺考究,百吃不厌,是难得的美食。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,有绿红丝、玫瑰糖、核桃仁、花生米、冰糖、白沙糖、金桔、胡麻油油、和各种香料,不仅大大提升了岷县点心的口感,更加提升了岷县点心观感,使其达到了真正的好看又好吃,岷县点心健康绿色食品。

4、岷州的地域物产

到过岷县的人,走时大都要带一些当地风味食品与土特产,而最受青睐的食品当数点心。岷县点心面精、皮酥、馅饱、个圆、味鲜、份量足,加工原料丰富,生产工艺考究,价格便宜,看似喜庆,是男女老幼百吃不厌确很难得的美食,外地人和当地人都称叫“岷县酥皮点心”。岷县人把酥皮点心作为喜庆大晏、招待宾客和逢年过节必备的首道美食,同时也作为馈 赠亲友的上品。

解放前,由于受当时经济文化和交通落后的影响,岷县点心是蜂蜜拌面粉,原材料品种单调,加工方式落后,吃起来像烙甜包子似的。但那时已有了如城隍庙街的“合顺成”,肃政街的“义生德”等店铺大都经营着点心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成立了岷县副食品加工厂,点心制作师们革新了由过去的手工捏制改变为木模具制做,再烙印上各种花鸟图案,用大红双喜标贴包装,既好吃又好看。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用几斤点心要凭票供应或找熟人“走后门”,普通百姓是很难吃到酥皮点心的。

改革开放以来,素有陇中“旱码头”之称的岷县商贸交流突现活跃,岷县点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更有了新的改进提高,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竞相显艺,产品远销省内外,走进各大副食超市,供不应求。岷县已办了证照的点心加工经销户有86户,其中:加入岷县点心协会的有51户,按《岷县酥皮点心》标准生产,己获QS质量安全标识的有7户.像冬梅点心、双喜点心、石氏点心、漫漫点心、艳艳点心等字号都上规模生产经营.且品种花样不断翻新,包装规格精美齐全,注册商标、批准文号、合格证明、产地及批号一应俱全,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,如大油点心、清真点心从1斤小包装到几十斤大包装各式规格都能满足不同顾客需要.每逢佳节,岷县城里乡里主要街道铺面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心,当地群众更是把点心作为婚庆团聚、馈赠亲友必不可少的首选上品.难怪有人说:“节日里不备几斤点心,就像设过节”,“到岷县不吃点心,等于没到岷县”,看来这些话不无道理.

2007年,倍受陇上人民喜爱的《岷县酥皮点心》,其产品标准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,批准为甘肃省地方标准。岷县酥皮点心的主要原料为:小麦粉、白砂糖、食用油脂,并适量加入玫瑰、花生、芝麻、核桃仁等辅料,采用岷县地方传统工艺,经手工加工和烘烤肌成的一处营养型食品。具有口味独特、纯正、味美香甜的特点,外表圆的似月,点上梅花红,象征着幸福团圆。本标准主要参数的确定,其感官要求、理化指标是在该产品的配方、生产工艺和检验基础上确定的,突出了产品特征指标、卫生指标、微生物指标、试验方法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,与岷县点心原标准相比内容更全面,适用范围更广,技术要求更趋合理,因此从整体水平上高于岷县点心原标准。本标准的批准发布,为推动地方食品产业发展,规范岷县点心生产,扩大对外销售具有重要意义。 黑紫羔羊因主产于以岷州地区,故又称岷县黑紫羔羊。宕昌县北部哈达铺、理川一片10多个乡镇与岷县接壤地区,属黑紫羔羊的中心产地之一,有黑紫羔羊数十万只。

宕昌北部地区属青藏高原边缘的延伸部,山势平缓,海拔在2300以上,高寒阴湿,年平均气温6℃左右,无霜期90-120天,年降雨量700毫米以上,秋季阴雨连绵,草山草坡面积较大,以禾本科为主的牧草生长茂盛,历史上即是著名的畜牧区,现为宕昌县畜牧业基地。黑紫羔羊是当地长期饲养的 地方绵羊品种,体型属山谷型藏羊。黑紫羔羊体形较小,成年公羊体重30公斤左右,母羊只有28公斤左右。体躯、四肢、头、尾全呈黑色,行动灵活敏捷,适于山区放牧。 黑紫羔羊主要生产黑色二毛皮。二毛皮是羔羊生长到两月左右,其毛长到7厘米左右时,自然形成环形卷曲,称环环毛时,将羔羊宰杀所剥取的皮。这种皮毛股明显形成花穗,其尖端为环形或半环形,下有3至5个弯曲。好的二毛皮,毛纤维从根到尖漆黑,光泽明亮,皮板薄而轻。所制裘衣为裘羊皮之上品,在国内外市场视为珍品,在省内外久负盛名。 浆水梨,又名白梨。从明清时期至今盛行。据《岷州卫志》记载,早在清康熙年间,就列入“物产”果类,被人们视为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树种。每年梨下树后,在不受重压的情况下,分层放入有草的竹筐内,置于避光阴暗处储存。待春节前后再取出来上市食用。食时,因长期在低温处存放,冻硬如石卵,需要在冷水里浸泡一小时左右,然后剥掉外围冰层即在嘴里吸吮。甜滋滋、酸迷迷、清凉凉的一包水,最能解酒,而且味中带有浆水余味。解放前,洮河北面陈家崖村王尕凤家园中的八楞子梨,质量最好,传誉一时。据林业部门统计,全县有梨园202亩,白梨树1.71万株,最高年份产量2100多万公斤。大力发展浆水梨,既可增加农民收入,又可丰富本地特有的风味小吃。

5、岷县点心的发展历史

1935年红军长征两次途经岷县,留下了“哈达铺的锅盔香又甜”的美名。红军将领宋任穷,食用岷县点心后感慨地说:“岷县是中国革命的加油站”。从此岷县点心在人们心目中增加了更多的向往之情。

改革开放后,民间点心师重操旧业,个体作坊发展到几十家,并生产出清真、大油等多个品种。县政府招待所以市场为依托,进一步改进工艺,采用现代化的大型红外线烤炉,用料考究,并增加新原料,如红绿丝、玫瑰糖、核桃仁、果仁、白砂糖、冰糖、豆沙和各种香料,精心制作,使点心货真价实,质量上乘。目前岷县点心经营遍布全省各地,县政府招待所生产的点心,作为岷县点心的代表产品,日产量达500多公斤,年产值达200多万元,利润在40万元以上。

(何旭鹏 整理)

标签: